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維權
【編者按】
站在這座城市的兩頭,糧食和睡眠占領著生活,日復一日的循環。與我們一起穿越白天和黑夜的,還有“垃圾”!對我們來說,垃圾一扔,仿佛就和自己沒有關系了。但對城市來說,垃圾已經成了“不能承受之重”。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重磅推出《垃圾分類正當時》系列微視頻報道,為讀者直觀、生動地呈現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是時候了!從這一代到下一代,垃圾分類走進我們的生活,并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融入城市的文明!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見習記者 王琳 首席記者 袁曉強/圖 視頻 實習生 趙俊鴿/剪輯
核心提示:“你是什么垃圾?”一句直逼靈魂的拷問如果問到你面前,又該作何回答?7月1日,常開風氣之先的魔都上海率先進入了垃圾分類“法制時代”。當網友們一邊嗑瓜子一邊看熱鬧的圍觀時,咱們鄭州的同胞已“躁動不安”,提前“復習功課”,迎接垃圾分類大考。
7月9日至10日,記者走訪鄭州多個地方,針對“垃圾分類”,大家眾說紛紜。多數人支持垃圾分類,稱“環境比以前好了”,也有一部分人擔憂“前分后混”的情況,只有少部分表示“沒時間分”,更多人期待政府對垃圾分類標準進一步普及,讓老百姓學會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從“大雜燴”到慢慢習慣,多數人表示支持、配合
“從長遠來看,還是比較支持的!跟之前相比稍微麻煩了一點,出來丟垃圾的時候,至少要提3個袋子,不過慢慢就習慣了。”7月10日,記者在鄭州市中原區桐柏路191號院見到了正在丟垃圾的張女士,她告訴記者,她們小區從今年4月份就開始垃圾分類了,最開始總是記不住要分開,扔垃圾就是“大雜燴”,離哪個垃圾桶近就扔到哪個里面,現在慢慢嘗試按不同的類別投放。
記者注意到,這個小區設置了多個垃圾投放點,有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可回收垃圾處還被細分成了紙張、塑料、玻璃和金屬,這些可回收垃圾根據類別不同,還可兌換成不同的積分。小區門口垃圾分類咨詢點不斷的有居民拿著積分卡來兌換香皂、牙膏、洗潔精等生活用品。
不少人坦言,垃圾分類雖然比原來多浪費了一點時間,但是小區的垃圾點確實比原來干凈了很多,家里的人也都在慢慢習慣這件事情。
反對“前分后混”,害我白費力
在建設西路國棉一廠家屬院內蔬菜的攤主表示,自己目前對于垃圾分類的了解都來自于上海,分不分感覺對自己的生活影響不大,不過如果鄭州要是實施的話,也愿意配合,但是希望在實施之前,先將各種分類設施配備到位。
而生活在金水區未來路的李女士表示,自己也不是不支持,但對于分類后垃圾的處置不能理解。她表示,自己所在的小區現在也在實行垃圾分類,每天還有人指導。如果分不清扔錯了,現場還會被教育撿出來重新丟,但是每天晚上垃圾清運車來了會將分好的垃圾全部混合裝拉走,那我們不是白分了么?
“你會垃圾分類嗎?”,大爺秒回“我不是環衛工人”
自主經營一家軟件開發公司的李先生,正在創業初期,他戲稱自己的工作是比“996”還瘋狂的“997”模式,一天三頓飯都恨不得合并了吃,現在還要騰出時間分垃圾?在記者問到是否支持鄭州實施垃圾分類的時候,小李表示垃圾分類對自己來說“有點兒困難”。
出人意料的是,在采訪到一位剛買過菜的老大爺的時候,針對記者提到平時能否能將生活垃圾正確分類并準確投放時,這位大爺表示自己不是環衛工人,直到記者向他解釋這項工作以后每個人都要做時,他才恍然大悟。
垃圾會!嚴格執行分類標準“傻傻分不清楚”
能準確分類、精準投放是這場“戰爭”取勝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那么,面對種類繁多的垃圾,大家對于垃圾的分類標準又了解多少呢?
今年已退休多年的73歲吳老先生也住在桐柏路191號院,自從小區垃圾分類開始之后,每天上午9點把家里分好類的垃圾分別扔到各個垃圾桶已經成為他一項雷打不動的習慣。他告訴記者,自己大體能根據垃圾分類的名稱分開,但是有好些垃圾不知道要分到哪一類里。
在走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大類能夠根據垃圾桶上的提示分開,具體的分類標準還不是特別清晰似乎是大多數受訪者的情況。在國棉一廠擺攤賣水果的老板王先生調侃道,“丟垃圾會,但若要嚴格的執行垃圾分類標準,那是‘傻傻分不清楚’”。
然而有趣的是,相對于多數成年人對于自己能否將垃圾準確分類“不自信”的態度,一位放暑假的四年級小學生則是“自信滿滿”。他表示,自己完全能夠將垃圾分的清楚,還順勢向記者說了他所了解的垃圾分類的好處:能讓鄭州更干凈,環境更好。
黑科技“垃圾處理器”好不好用?大多人仍在觀望
隨著垃圾分類在上海的逐步推入,不少人試圖找出一條既能從源頭處理垃圾但是又能夠省時實力垃圾分類的途徑,垃圾處理器就是一個例子。據網上公開消息,上海某電器賣場負責人表示,垃圾處理器全國范圍的線上線下銷量增長速度驚人,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628%。上海作為全國首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每一步嘗試都有可能成為其他城市學習的經驗。
“我看網上的垃圾處理器賣的挺火的,但是不知道好用不好用,一直就沒買。”桐柏路191號院的張女士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小區的廚余垃圾回收是有固定時間的,每天的上午7:30到9:30,下午4:30到6:30,有時候上班時間緊張,錯過了時間就只能等到第二天。自己很想買一個垃圾處理器,但是比較擔心,時間長了會造成下水道堵塞,所以一直在猶豫。
針對垃圾處理器是否會造成下水道堵塞,做的一手好菜的袁先生也表達了自己擔憂,他說因為網上垃圾處理器一直供不應求,所以自己也在網上預定了一臺垃圾處理器,但是跟商家約定了一個月后發貨,想再觀察觀察這種處理器是否適合鄭州的管道使用。
對此,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福深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吸收借鑒一個城市的經驗,還是要考慮實際情況,要因時因地制宜。從鄭州的情況來說,垃圾處理器使用的人多了,大家都把這些剩飯殘渣排入管道,很容易造成管道堵塞,甚至引起管道爆裂。如果有化糞池的話,一個月挖一次,那可能不會引起什么大問題,但是鄭州目前是沒有化糞池的,設計都是直接入管網的,所以對于垃圾處理器這個產品其實是不提倡大家使用的。”
六成受訪者期待進一步普及垃圾分類標準
面對鄭州即將進入的垃圾分類“法治時代”,在被問到引導全員執行垃圾分類哪種方式最有效時,有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能夠先做好宣傳工作,讓自己對垃圾分類標準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居住在國棉一廠的家庭主婦王女士表示,聽說垃圾分類即將在鄭州實行,但是目前對垃圾分類的了解基本上來源于網上的的消息和段子,沒有人明確的告訴自己鄭州的垃圾分類應該怎么分,分類標準是否跟上海一樣,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怎么辦。
不少人坦言,如果鄭州也開始垃圾分類,自己愿意配合,但是希望有人告訴自己具體應該怎么做。垃圾到底該怎么分類?廚房能否安裝垃圾處理器幫助處理廚余垃圾?他們希望鄭州能夠盡快出臺垃圾分類相關政策,并加強宣傳,讓自己能得到一些準確的“官方”消息。
據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運營商)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部分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是有的,但是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分類知識需要普及宣傳,尤其是對老年人,重點難點分類知識需要上門宣傳。
另外,她表示期待鄭州能夠盡快健全和完善關于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這樣將會有一個很好的推動。另外在后期末端處理上,前端的分類收集、分類清運以及末端的分類處理能夠形成一個閉環,真正的實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
點擊查看視頻